第六百六十七章 广寒前哨,制敌四策(4K)-《诸天:开局越女阿青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这“冰山”一看就不好惹,异常古怪,若是出了什么事故,几万度的气芯核反应堆炸了,又处于这几万米的高空,哪还有活路?

    正当芬格尔紧张地施放了“青铜御座”,一边诵读龙文强化,一边赶忙搜寻可能备有的降落伞之际,当前速度仍高达5马赫的飞机已然触及了那巨大“云朵”晶莹剔透的表面。

    没有预想中的剧烈撞击,更没有爆炸和解体,亦无震耳欲聋的轰鸣。

    外壳因磨擦升温至数千度的飞机,在接触那“冰云”表面的刹那,就像是烧红的烙铁浸入了冰冷的牛油,又宛如一滴水融入了另一片更大的水域,悄无声息地“融”了进去。

    原本看似坚硬的“冰面”仿佛化作了粘稠而富有弹性的液态光波,荡漾开一圈圈巨大的、七彩涟漪般的同心圆环,瑰丽灿烂。

    眼前的世界骤然变幻。

    机舱外不再是稀薄的大气和深邃的太空与弧状地“平”线背景,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无法形容的、弥漫的乳白色辉光。

    无数细微的、六棱柱形的、半透明的冰晶充斥视野,它们以一种奇异的、缓慢的节奏飘浮、旋转、折射着光芒,密密麻麻,仿佛闯入了一个由钻石尘埃构成的梦幻之境。

    “玄冰气凝胶。”施夷光的声音传来,解答了众人的疑惑,“因内部富含孔隙,密度极低,但比表面积极高、结构强度惊人,是优良的冲击缓冲和能量吸收介质,以及建筑材料。”

    闯入这片巨大的“冰晶云”内部后,飞机速度以一种能让人感到舒适的平稳体感锐减,全然不似撞入实体,而近乎于冲进了一片无限深厚、拥有巨大阻尼的超级缓冲海绵。

    无数细微的晶粒附着在舱壁外侧,都在以微观形变吸收着它的动能,迅速凝结又滑落,将其转化为极化电压,瞬间导走散逸。

    很快,炽亮的核灯炮熄灭了光芒,引擎的声响也归于沉寂,庞大的空天飞机在这片光怪陆离的凝胶空间内缓缓滑行,最终,彻底停了下来,静静地悬浮于一处空腔正中。

    “欢迎来到‘广寒前哨’,这里是A6泊口。”施夷光解开安全带,站起身:“我们到了。”

    “……这降落方式,可真够‘凉快’的。”

    芬格尔解除言灵,小心翼翼地站起身来,凝望着窗外那无法用常识理解的、光怪陆离的静止世界,半晌,才长长吐出一口气:

    “虽然没有传说中奔月的嫦娥仙子,但的确是又广阔之寒冷,名字取得还挺贴切。”

    “原定计划中,一共有阆风、瑶台、广寒三大前哨基地,”施夷光开口介绍,“只是时间紧迫,人力缺乏,大体建成的仅‘广寒’一处。”

    “之所以称之为‘大体建成’,主要是环境尚未调节至正常阈值,气温约零下二十度,氧含量仅地面的4~6%,气压也令人不适……出去前,建议戴上应急氧气面罩和加压防护服,舱壁储物格里有,尺码别搞错了。”

    等待了几分钟,在众人换装完毕后,她率先步出舱门,踏上了一道由流动的冰晶汇聚而成的、半透明的光桥,向着远处的悬浮平台行去:“跟紧了,别乱碰周围的结构。接下来换乘内部摆渡艇。”

    “B区是空地往返泊位,C区则锚定着两套‘天钩’系留升降系统的末端,可通向太空。”

    芬格尔环顾四周,只觉目之所及,尽是浩瀚无垠的乳白与冰蓝,巨大的六边形空腔结构向上、向下、向四周无限延伸。

    无数同样由玄冰气凝胶构成的平台、廊桥、塔楼、管道如同巨树的根系般纵横交错,悬浮在虚空之中,让人联想到了蜂巢。

    视野的尽头淹没在弥漫的冰晶雾霭与结构性的微光之中,根本望不到边际。

    这里安静得可怕,只有加压服循环系统低沉的嗡嗡声和自己被放大的呼吸声。偶尔有极细微的冰晶碰撞声,如同遥远的星尘低语。

    “这地方……也太大太安静了吧?”芬格尔缩了缩脖子,忍不住通过头盔内的通讯频道低语,“人呢?驻军呢?说好的前线指挥中枢呢?怎么感觉像个被遗弃的巨兽巢穴?”

    他想象中的北极前线,应该是硝烟弥漫、人员嘈杂、充满铁血气息的堡垒,而非眼前这座冰冷、华丽却无人烟的神殿。

    “广寒前哨是自动化中枢,常态维持人员很少,通常不足百人。”施夷光边走边解释,“它的主要功能是监控并督察北极圈防线工程与实时战况,协调相关的能量调度,算是个区域性的临时指挥节点。”

    正说着,一群约莫鸽子大小、通体由晶莹剔透的玄冰构成、形态仿若蜻蜓的无人机,无声无息地从上方一个孔洞中飞出。

    它们排列成整齐的队形,掠过众人头顶,迅速消失在另一个通道深处。

    紧接着,又有一队体型更大、造型更复杂、仿佛是多足工程机械般的无人单元,拖曳着某种发光的能量导管,沿着墙壁快速移动。

    更有庞大如鲸鱼的运输舰艇,静默地悬浮在固定航线上,腹部偶尔开启,吐出或吞入微小的工作单元,内里隐约可见花草盆栽。

    “哇哦……”

    芬格尔看着这充满未来科幻感的一幕,在这极寒的古典仙境中上演,感觉无比违和又莫名协调:“话说,这么大一坨……‘云’,是怎么飘在天上的?这玩意到底有多重?”

    施夷光语气平淡:“全重约25亿吨。”

    “多……多少?!”

    芬格尔差点咬到舌头,“25亿……吨?!普通的积云大概也就几百上千吨吧?这东西是它的多少万倍?!难道用了反重力技术?”

    “只是单纯的空气浮力,类似于超级气艇,”施夷光解释道,“相比于它上万立方千米的总体积,这个质量其实微不足道。”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