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如此种种,朱由检早都对孔家已经不满了。 既然对方找死,朱由检也不会惯着对方。 官员全部由皇家学院的人担任,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合适的人才,更是为了断绝朝堂之人孔家的根基。 若不是现在时候不到,朱由检就会直接废除孔家衍圣公。 对于孔家朱由检算不得多喜欢,毕竟孔家的根本就是投降派。 “衍圣公“封号始于公元11世纪中国宋王朝,至1935年被中华民国政府废止,曲阜孔氏世袭“衍圣公“爵位累计八百八十年。 宋至和二年,太常博士祖无择上书仁宗皇帝:“按前史,孔子后袭封者,在汉魏曰褒成、褒尊、宗圣,在晋宋曰奉圣,后魏曰崇圣,北齐曰恭圣,后周、隋并封邹国,唐初曰褒圣,开元中,始追谥孔子为文宣王,又以其后为文宣公。不可以祖谥而加后嗣。“意思是:唐朝开元年间追封孔子谥号“文宣王“,而孔子后裔封爵“文宣公“,将其先祖孔子的谥号加在孔子后裔身上,不可以,应当纠正。 宋仁宗采纳这个建议,“遂诏有司定封宗愿衍圣公,令世袭焉。“其诏文曰:“孔子之后以爵号褒显,世世不绝,其来远矣。自汉元帝封为褒成君以奉其祀,至汉平帝时封为褒成侯,始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。褒成,其国也;宣尼,其谥也;公侯,其爵也。后之孙虽更改不一,而不失其义。 至唐开元中始追谥孔子为文宣而尊以王爵,封其嗣褒圣侯为文宣公。孔氏子孙去国号袭谥号,礼之失也盖自此始。朕稽考前训,博采群议,皆谓宜法汉之旧,革唐之失,稽古正名,于义为当。朕念先帝崇尚儒术,亲祠阙里,而始加至圣之号,务极尊显之意。肆朕纂临,继奉先志,尊儒重道,不敢失坠,而正其后裔嗣爵之号不其重欤!宜改至圣文宣王四十六代孙孔宗愿为衍圣公。“m. 公元11世纪中国宋王朝皇帝宋仁宗的“衍圣公“封号,官职品级虽不高,但文化含金量甚足。与以往的褒成、褒尊、宗圣、奉圣、崇圣、恭圣、褒圣等封号相比,“衍“寓意圣裔持续衍展、世代繁衍无止境,代表了封建帝王尊孔崇圣的至高境界。 “衍圣公“爵号问世后,女真人、蒙古人争相窃取借以笼络人心。公元12世纪宋、金、元政权各拥“衍圣公“,一在衢州、一在开封、一在曲阜。宋崇宁三年,诏宣议郎孔端友袭封奉圣公复改封衍圣公),为通直郎、直秘阁,仍许就任关升,以示崇奖。宋高宗绍兴二年,以四十九代孙孔玠袭封衍圣公。其后,以搢、以文远、以万春、以洙,终宋世,皆袭封主祀事。13世纪元王朝统一中国版图后,蒙古族统治者试图收买宋衍圣公孔洙,孔洙运用儒家智慧全身而退。14世纪初元仁宗恢复曲阜孔氏嫡长孙袭封衍圣公爵号,确认“以嫡应袭封者思晦也“。明王朝、清王朝均沿用此封号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