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74-《崇祯大帝的挂机系统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经过商鞅变法,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,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,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wΑ伍.lα

    但是商鞅变法不是一帆风顺的。

    第一阶段舌战群儒

    公元前359年,秦孝公打算在秦国国内进行变法,又害怕国人议论纷纷,所以犹豫不决。

    于是,秦孝公召开朝会,命臣工商议此事。

    旧贵族代表甘龙、杜挚起来反对变法。他们认为,利不百不变法,功不十不易器。

    “法古无过,循礼无邪。“

    商鞅针锋相对地指出:

    “前世不同教,何古之法?帝王不相复,何礼之循?“、“治世不一道,便国不法古。汤、武之王也,不循古而兴;殷夏之灭也,不易礼而亡。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,循礼者未足多是也。“

    从而主张“当时而立法,因事而制礼“(语出《商君书·更法篇》、《史记·商君列传》。…

    这是以历史进化的思想,驳斥了旧贵族所谓“法古“、“循礼“的复古主张,为实行变法作了舆论准备。

    第二阶段立木为信

    商鞅变法的法令虽然已经准备就绪,但没有公布。

    他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,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。随即便出示布告:

    “有谁能把这根木条搬到集市北门,就给他十两黄金。“

    百姓们感到奇怪,没有人敢来搬动。

    商鞅又出示布告说:

    “有能搬动的给他五十两金(古时的“金“实际为黄铜。“

    有个 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集市北门,商鞅立刻命令给他五十两黄金(黄铜。

    随后才是正是的变法过程。
    第(2/3)页